3月30-31日,语言认知科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成功举办“语言认知科学研究与应用(第二期):近红外光谱脑功能成像技术(fNIRS)讲习班”。本期讲习班共吸引国内外11所高:涂蒲谢沟慕20余名学员报名参加。讲习班共邀请五位在fNIRS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者,讲授了fNIRS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以及在语言认知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还深入介绍了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
语言认知科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主任王建勤教授在开班式上致辞。他热烈欢迎学员来北语参加学习,感谢学员给予本期讲习班的信任和大力支持。王建勤教授强调,相比其他脑成像技术,fNIRS设备更为便携,更适合研究真实情境下的语言认知过程。这次fNIRS近红外讲习班学员主要来自汉语国际教育、外语教学、语言学、心理学、新闻传播学、经济管理学等不同研究领域。本次讲习班的近红外培训目的就是为不同研究领域进行交叉学科学术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引智基地和语言认知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将向学员们的后续研究开放实验设备,提供技术服务。王教授希望通过这次近红外技术培训让学员们收获满满,满载而归。
3月30日的技术培训有四位主讲嘉宾,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朱朝喆教授讲授的主题为“fNIRS技术概论与成像原理”。朱教授首先向学员们介绍了fNIRS的发展概况,并对比分析了该技术与其他脑功能成像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紧接着,朱教授结合自己在fNIRS领域的丰富研究和技术开发经验,详细阐述了fNIRS成像原理的一系列问题。针对学员们普遍关注的浅层噪声问题,朱教授进行了重点讲解,并运用贴近生活的比喻,生动解答了学员们的疑问。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卢春明教授以“fNIRS领域前沿应用”为主题,讲解了可穿戴fNIRS测量技术在群体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卢教授结合富有生活气息的教育神经科学研究案例,展示了fNIRS在人际交互实验范式中的广阔应用前景。特别是对于fNIRS技术与亲子互动研究这一课题,学员们展现出浓厚的研究兴趣。最后,卢教授对fNIRS技术在人际交互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激发学员对自身未来研究的思考。
语言认知科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专职研究员何涛博士讲授了”fNIRS实验设计“,他首先从实验设计的角度出发,着重探讨了血氧信号在fNIRS研究中作为因变量时的诸多特性及其他注意事项。接着,何博士分享了识别混淆变量和处理条件对比问题的经验和技巧,并详细介绍了fNIRS研究中Block设计和Slow ER设计的应用情况以及各自的优缺点,细致回答了学员们提出的问题。
语言认知科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助理研究员蒋依涵博士讲解了fNIRS数据采集与定位。蒋博士结合自身多年的fNIRS研究经验,向学员们分享了在数据采集前期所需的准备工作及其心得。随后,她以LABNIRS系统为示例,细致介绍了对被试进行数据采集的操作界面与过程。蒋博士聚焦fNIRS技术应用于语言加工研究中的经典案例,引导学员如何结合个人研究志趣撰写一篇结构清晰,内容详实的fNIRS科研论文。
3月31日,讲习班主要内容为fNIRS数据分析原理与技术实操。蒋依涵博士就实验数据的预处理与处理问题倾囊相授。首先,蒋博士主要介绍了不同类型的滤波方式,以及头动噪声与浅层噪声的去除方法。考虑到许多学员的语言学专业背景,蒋博士还厘清了数据处理中的统计学概念。蒋依涵博士的多节课程为学员们在技术操作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镏歉玫乩斫夂陀τ胒NIRS数据分析的相关知识。
在前期知识的积累和铺垫之后,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张宗老师利用半天的时间,讲授了基于NIRS-KIT软件的实际操作。NIRS-KIT是由北京师范大学朱朝喆老师团队研发的一款开源软件。该软件支持任务态和静息态的fNIRS数据分析。通过张老师对fNIRS数据准备与预处理、个体水平分析以及群体水平分析与结果可视化这三个模块的逐一讲解和实践,学员们不仅能够解决实际操作中的难点,也为后续的实验和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次讲习班的最后环节,全体学员在蒋依涵博士等人的引导下,齐聚引智基地fNIRS实验室进行上机实操。学员们积极分组,主动承担起被试与主试的双重角色,通过亲身实践,将课堂内容付诸行动。通过与同伴的合作交流,学员们在实战中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为未来的科学实验及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至此,语言认知科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主办的近红外光谱脑功能成像技术(fNIRS)讲习班圆满结束。学员们不仅亲自体验fNIRS实验的全程,从数据采集到分析处理,能够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深刻地领悟fNIRS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期讲习班为学员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交流平台,为利用fNIRS技术进行交叉学科和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注入新活力。
(责编:王隽毅)